【PConline 雜談】環(huán)顧今年到目前為止發(fā)布的手機,屏幕尺寸是越來越大,比如5.1英寸的三星S6、5.2英寸的索尼Z5、5.5英寸的LG G4、5.7英寸的Moto x style,至于國產(chǎn)手機就更是普遍集中在5.5英寸左右。即便我們把眼光放到去年來看,5英寸手機也是寥寥可數(shù)。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,讓廠商放棄了5英寸屏幕的手機呢? 觀賞與握持 很多年前,我們覺得4.3英寸屏幕的手機都算巨無霸了,可如今即便看到5.5英寸的手機估計也很少會有人覺得別扭,智能手機近幾年的發(fā)展讓人們對大屏幕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,甚至會將屏幕是否大作為購買手機的核心要素,導致一貫強勢的蘋果也不得不順應趨勢推出5.5英寸的Plus版本來滿足市場需求。 大屏幕帶來的好處顯而易見,無論是觀影、玩游戲還是寫文檔、回郵件,用戶體驗都會更好;同時,更大的屏幕還間接提升了整機的尺寸,進而容納入更大的電池,有效提升了續(xù)航表現(xiàn)。 然而,過大的屏幕也會導致單手操作手機的時代徹底謝幕,甚至連單手握持都成為了很大的難題。一般認為,4.5英寸是人可以單手操作的極限尺寸,而單手握持的極限一般在5.5英寸左右,所以對于5英寸手機來說,其實是個很尷尬的存在,因為兩方面都兼顧不到。那既然單手操作已經(jīng)不可能,為什么還要死守5寸這個視覺上優(yōu)勢不如更大屏幕的段位呢? 升級所迫 雖然這兩年屏幕增大的勢頭降了下來,但對于一年一代升級的手機而言,總是要顯得有點誠意,那屏幕微微變大自然就成為了可以直觀看到的升級。 就拿5英寸來說,不過也是從2013年流行的4.7英寸升級而來的,最終被業(yè)界接受成為2013年底和2014年的主流尺寸。這就是說,5英寸并不是什么黃金分割點的最佳比列段位,完全沒有堅守的理由,升級到5.2英寸也不會帶來實際體驗上的什么不便,反之在參數(shù)表上就是可以看得見的明顯變化。 除此之外,分辨率上的變化也直接決定了屏幕尺寸需要增大。眾所周知,屏幕分辨率是近兩年除了尺寸之外進步最大的地方,從480P、720P、1080P再到2K,索尼最近甚至還祭出了4K屏幕的殺器。但伴隨而來的是屏幕PPI越飆越高,導致制造難度、成本也水漲船高,這顯然不是廠商和消費者們能夠接受的,所以相應的提升屏幕尺寸反而造成了降低成本的方法,保證可接受的良率,這也就是為什么現(xiàn)在2K屏幕的手機普遍在5.5英寸左右的原因。 成本今非昔比 當然,最終決定手機上多大屏幕的關鍵還是在于成本的核算,利益才是驅(qū)動一切商業(yè)行為的本源。 前面的敘述中我們已經(jīng)談到,從2014年中旬開始,主流的屏幕尺寸就開始朝5.2英寸以上發(fā)展,整個產(chǎn)業(yè)鏈,特別是液晶面板供應商夏普、JDI、三星、LG等都提供了相關的產(chǎn)品,此時廠商采用公版規(guī)格的產(chǎn)品無疑是最節(jié)省成本的做法,5英寸的產(chǎn)品也會逐漸退出市場。 當然,一些固執(zhí)的廠商仍然會有自己的堅持,比如以前的魅族,為了更好的顯示效果單獨定制了15:9的屏幕,造成了成本的上漲,所以當魅族轉(zhuǎn)型走量的時候,這些不合時宜的“非主流”選擇也會隨之拋棄。這個例子同樣適用于2015年選擇5英寸屏幕這一做法,在5英寸屏幕淡出市場、成本較高的情況下,大部分廠商自然會順應潮流推出更大屏幕的手機。 簡單說來,就是當下選擇5英寸屏幕沒有選擇5英寸以上屏幕來得劃算。 總結(jié) 說一千道一萬,本質(zhì)上還是消費者的需求在起著關鍵性作用,只有消費需求發(fā)生變化,整個供應鏈才會為之發(fā)生調(diào)整變動,進而表現(xiàn)在最終的產(chǎn)品上。而需求的變化,反應的是我們消費者對智能機用途的進一步開拓,對大屏的接受度尚有上探的空間。所以,花同樣的錢,買屏幕更大的手機自然就成為了大多數(shù)中國人能接受的消費邏輯。 而對于那些偏愛5英寸屏幕甚至更小尺寸的用戶來說,只要基數(shù)能達到盈利需求,自然會有看重細分市場的廠商照顧到,這就是競爭和市場經(jīng)濟帶來的真正可能。
|